2025年10月17日上午9:30,上海中医药大学外语教学中心主任周恩教授为外国语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中医药术语英译:现状与思考”的线上主题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陈媛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周恩教授强调,中医药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打开中华文明的钥匙,而中医药术语则是打开中医药宝库的钥匙。他认为,对中医药术语英译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有利于我们在对外讲述“中医”故事时,准确传达中医药丰富的哲学、文化以及医学内涵,增强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和文化自信。


讲座主要围绕中医药英译标准化、中医药术语英译代表性翻译原则以及中医药术语英译焦点问题等核心内容展开。中医药英译标准涵盖国家标准、国际标准以及学者个人编撰的词典等不同的标准。中医药术语英译代表性翻译原则存在科技派与文化派之争,科技派主张使用西医生物医学术语翻译中医术语,文化派主张保留中医原貌,体现中医的传统性。二者折中的双重翻译原则,则主张充分传达中药术语的文化和医学内涵,坚持以我为主,融贯中西。周教授认为,三个翻译原则各有所长,在翻译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翻译的目的进行取舍。


最后,周教授指出,中医药英译虽然存在“中医药英语名词术语标准纷繁多样、中医译者对术语翻译的认识不统一以及中医药术语的语言问题”等现实困境,却也恰恰给我们提供了研究的空间和可能。在中医药术语的翻译实践中,须高度重视中医药术语选择的查证;在中医药术语英语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层面,则应该积极借鉴语料库语言学、生成式人工智能、翻译学、传播学等跨学科理论知识,开展多学科融合研究。
互动环节中,周教授针对“编写中医药英语教材时多个标准该如何选择?“中医专业知识比较薄弱的英语老师想做中医翻译研究有哪些着眼方向?”“上海中医药大学英语学科在交叉学科研究探索方面有哪些可借鉴的经验”“中医药英语规划教材申报和编写方面有哪些建议”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他强调,外语教师要充分发挥背靠中医药院校的独特优势开展翻译实践与研究。
讲座结束后,陈媛副院长进行了点评,她希望未来在中医药术语英译的实践与研究、中医英语规划教材申报与编写方面双方能进一步增进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中医术语英译的标准化、规范化路径,为提升中医药国际话语权与影响力方面贡献中医药英语学科的智慧和力量。
撰稿:申颖
审核:陈媛
审定:王宏
外国语学院
2025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