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
 
 首页  学院概况  教学管理  学术科研  党务公开  学生工作  双学位教育  培训考证  党风廉政建设  校友会  公示专栏  下载专区 
 
Content  
 

数字人文时代开创“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新局面
2021-12-07 08:40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2021年124日,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主办的“首届‘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医药翻译与国际合作交流高峰论坛”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校区举行。论坛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处、广州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承办,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数字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创新重点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数字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基地为学术支持单位,广东省中山市和融智库研究院为战略合作伙伴单位,论坛同时见证了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产业国际化翻译人才需求调查启动。




广东省社科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叶金宝研究员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要求和时代呼唤则有力地推动了中医文化研究,将中医文化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场域,有助于让世界各国人们尽快理解整个中医药学文化理论的内涵本质,有力促进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上发挥重要作用。

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常委、林彬副校长在致辞中指出,后疫情时代,中医药彰显了中西医结合抗疫的优势,提供了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事业提供前所未有的黄金机遇,有助于将中医药纳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重要内容,站在国际视野上保护中医药、发展中医药。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丰富了数字人文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方式和认知,打造了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新形态,为当下用数字化人文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与方法,有助于开创数字人文时代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新局面,进一步促进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造福全人类的步伐。



广东中山市和融智库研究院院长邹国伟博士简介了和融智库研究院将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开展的“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产业国际化语言服务(翻译)人才需求情况调查”,将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外语+中医药”融合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和特色化办学体系并为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MTI)授权点增列提供数据支撑和可行性分析,同时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研究生实习基地、中医药产业政产学研合作基地、中医药产业国际化翻译人才服务平台等。

高峰论坛开幕式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苏红院长主持,她指出举办“首届‘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医药翻译与国际合作交流高峰论坛”,是为了顺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的国家战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高地建设,同时也是探索如何在助力学校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构建广州中医药大学外语学科建设的特色与高峰,培养有中药味的外语人才和翻译人才,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与产业需求,同时凸显外语教育的国家意识。

主旨发言中, 叶金宝研究员就文化结构问题进行了阐述,指出文化重心、文化方向、文化层次等是文化结构分析的重要概念。文化结构概念在文化比较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对翻译研究也有一定借鉴意义。傅敬民教授指出,我国中医药翻译研究总体水平不高,成果单薄,进而制约了我国中医药在国际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胡加圣教授认为,新时代做好中医药翻译需要充分掌握和利用现代数据科学和技术,运用有效语料库分析手段,推动数字人文时代中医翻译,提升适应新时代的中医翻译能力。赵军峰教授认为,中医药翻译最大的问题一个是版本太多没有广泛接受的版本,要实现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化,中医药翻译规范化建设显得十分重要。陈勇教授建议抓住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治中发挥独特作用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中医药文化走出去步伐。李永安教授指出,中医文化翻译是中医翻译中的“带货翻译”,“货带得好”就会收获多多,盆满钵满;“货带得差”可能还会亏本。廖正刚教授指出,对中医典籍隐喻的识解适切与否,关系到中医典籍翻译的质量和对外传播的效果。王银泉教授指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可以成为推动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载体和内涵典范,同时也是公共外交视域下国家形象塑造的助推器。基于公共外交视域的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就是力求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功效,促进国家形象塑造。

龚长华教授在题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路径思考”的发言回顾了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研究现状,从国家翻译实践视角分析思考了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路径。杨波教授考证了俄罗斯的中医药研究随着俄罗斯汉学的起源与发展的过程,回顾了俄罗斯中医药译介的历史、现状与趋势。李海英主编指出中医药英文期刊是中医药国际传播和话语权构建的重要学术平台。陈骥教授指出,中医药走出国门要实现精准传播,就需要找准靶点,通过合适的方式将中医药的科学信息、本体知识和诊疗智慧传递到理想的目标人群。刘鹏教授以中医古籍书名、中医知识的翻译为例,阐明中医医史文献研究对于中医翻译的基础性意义。

在青年学者论坛中,蒋辰雪副教授对“中医”一词的两种英译TCM和Chinese medicine进行了考证。蔡英文副教授将中医药海外传播与绘画中的艺术流派进行比较,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从而为研究中医药文化的海外传播提供了一个直观形象的新视角。蒋建勇副教授从中医药国际传播视野重新进行了反思,并提出关于中医药翻译的顶层设计思考。殷丽副教授提出了海外出版社在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及中医药文化典籍出版过程中的作用。李恩耀博士回顾了中医药名词术语翻译、中医药翻译策略与方法、中医药翻译与文化传播、中医药典籍翻译等。刘帅帅博士指出,中医典籍英译应明确中医传播交流的为我性目的,以保留中医特色和中医文化为前提。潘杰婧博士解读了媒体报道中的中医药海外形象,探究新冠疫情中海外媒体对中医药的价值认可。

赵鹏图书记在闭幕致辞时候指出,此次高峰论坛的成功印证了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和思考的两个维度:第一,中医药或者传统医药国际文化交流需要外语人才的支持,第二,中医药或者传统医药国际交流合作特别需要中医药专业英语精准翻译又有中医药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为此更有必要抢抓国家战略机遇,以中医药翻译与国际传播作为突破口来推动学科建设,打造外语+中医的国际化外语人才和翻译人才培养的特色,充分彰显外语教育国家意识,诠释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打造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担当。

与会嘉宾和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中医药发源于中国,但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进一步加强传统医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必将进一步促进中国传统医药的新发展,而这些工作,都离不开中医翻译人才和外语+中医的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

广中医外国语学院供稿

王银泉撰稿 苏红审定

2021/12/04

 

Close Window

广州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版权所有Copyright(c)2016

地址:广州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人文楼 510006    技术支持:广州中医药大学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