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
 
 首页  学院概况  教学管理  学术科研  党务公开  学生工作  双学位教育  培训考证  党风廉政建设  校友会  公示专栏  下载专区 
 
Content  
 

“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育人使命”主题党日——外国语学院党委赴台山四九镇开展沉浸式红色研学,探寻芦荟抗战记忆与音乐家赤子初心
2025-04-08 09:15 国钰  外国语学院党委

为强化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外国语学院党委于2025年3月28日组织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育人使命"主题党日暨党群共建活动。

瑷露德玛芦荟庄园位于广东省台山市四九镇,千亩芦荟田不仅孕育着200万株美国库拉索芦荟,更承载着抗战时期军民以芦荟汁疗伤抗敌的红色记忆李凌广东台山人。1937年组织台山抗日宣传演出队。1938年赴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同年任音乐系高级研究班研究员。1946年在上海创办中华星期音乐学校。1947年至香港与赵沨等人创办中华音乐院。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音乐学院副教务主任,1952年任中央歌舞团副团长。1956年参与筹建中央乐团并任团长。1982年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兼《中国音乐》主编。2013年12月,在纪念李凌诞辰100周年时,彭丽媛发表了《怀念李凌老师》一文,彭丽媛在文中说李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一位“德艺双馨的教育工作者”,称李凌是“我的伯乐”。

参观学习活动的首站是台山四九镇千亩芦荟园内。在芦荟园中,一堂鲜活的沉浸式思政实践课在青翠芦荟间展开,学院党委书记王宏带领党员及教师代表深入芦荟田埂,驻足聆听讲解员动情讲述抗战时期军民以芦荟汁液疗伤抗敌的红色往事,于叶脉纹理间触摸革命年代的生存智慧与精神。随后前往四九镇李凌纪念馆,了解李凌先生的生平事迹教师们通过泛黄乐谱手稿、历史影像及数字化场景,回溯这位红色音乐家以音符为号角、用《祖国大合唱》等作品鼓舞抗战的赤子之心。展柜中一份1942年的教学笔记,生动再现了李凌“文艺为人民”的创作理念,引发教师对“课程育人使命”的深度共鸣。

此次研学活动通过沉浸式探访四九镇红色资源,为教师队伍构建起“历史与现实对话、专业与信仰共生”的育人新范式。在芦荟园触摸革命年代的生存智慧,于李凌纪念馆感悟文艺报国的赤子初心,教师得以从学科视角重新诠释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既为课程思政注入“有温度、有质感”的鲜活案例,更通过“一草一木见精神”的实践逻辑,唤醒教师传承文化根脉、践行育人使命的行动自觉,为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专业素养的新时代人才厚植精神沃土。


                           

                                  外国语学院党委

                                  20250328


                                               撰稿:国  钰

                                               摄影:张升升

                     审定:王  


Close Window

广州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版权所有Copyright(c)2016

地址:广州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人文楼 510006    技术支持:广州中医药大学信息中心